全球范围内,球虫病都被视为家禽养殖中耗费最高的寄生虫病。若将预防、药物和由于死亡、发病以及采食量下降引起的家禽生产力损失考虑在内,每年会损失约8亿美元。仅在鸡球虫病的预防方面,全球每年就花费约3亿美元。这种细胞内寄生虫种类繁多,其中影响家禽生产性能的,最主要的两种是堆形艾美球虫和柔嫩艾美球虫,前者导致前部肠道球虫病,后者导致盲肠球虫病(患病率为10%~40%,死亡率高达50%)。由于球虫会损害肠道上皮组织,降低饲料消化率,从而引起体重、饲料转化率的降低和蛋鸡产蛋量的暂时下降,最终导致生产性能降低。

1寻求其他解决途径
动物群体中球虫病的爆发取决于几个不同因素,但我们可对这些因素进行不同程度地控制。通常以下三个因素间的失衡会导致球虫病爆发:寄生虫、寄主(从鸡的生产性能来看,鸡对球虫感染非常敏感)、环境(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的家禽更易被球虫感染)。一个良好的球虫控制方案应该考虑到这三个要素,并从卫生和饲养管理措施着手。营养因素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K、维生素A、硒)的影响,以及饲料的形状和来源方面(玉米优于小麦)都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还不够,商业化家禽生产中,我们还需要寻找另外一些控制球虫的办法。
几十年来,离子载体类药物(ionophores)由于其多种活性和成本效益而成为抵抗球虫的普遍办法。但是,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却导致了球虫抗药性种类的出现和肉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多重耐药病菌的迅速增加,加大了消费者获得天然食品的压力,也加速了调控措施的变化(自2006年起,欧盟已禁止促生长类抗生素的使用),最终导致控制球虫新药的研发停止,并引发了我们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许多研究曾致力于免疫法抗球虫,并且已证明接种弱毒的艾美球虫疫苗有效,但重组疫苗还在研制中。与药物抗球虫不同的是,免疫接种法具有种类特异性,经常伴随短暂的生产性能下降,且费用昂贵。
近年来,人们回顾了曾探索过植物抗球虫剂潜力的科技论文和生产试验。在探索过程中,最初对天然抗球虫复合物的筛选往往经验性的,但经过彻底的了解艾美球虫的生物学研究(经过约90年的集中研究,禽类寄生虫是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先进的领域)和植物提取物的生物活性,使得我们认识了植物提取物的间接或直接的抗寄生虫效力模式。
2直接抗寄生虫效应
诸多实验已证明具有广泛抗微生物活力的植物提取物具有直接的抗寄生虫效果。如牛至能有效抵抗柔嫩艾美球虫;而另一试验则表明一种混合提取物对堆型艾美球虫具有抵抗作用。植物提取物含有的已知活性物质有:酚类、醛类、萜类和一些氧化物,这些物质具有直接的抗寄生虫效力。
它们的重要作用模式之一是对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进行定向攻击,随即将其瓦解。这种特有的能力使这些挥发性油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即对G+和G-细菌,酵母菌或真菌,以及游离的球虫等在肠腔内的存在形式都具抵抗性。有研究表明,在鸡攻毒前(堆型艾美球虫和柔嫩艾美球虫),在饲料中添加植物提取物会减少寄生虫对鸡体增重的有害影响,并在感染6天后降低机体毒性。
3间接抗球虫效应
植物提取物加上其间接的抗寄生虫效力能辅助宿主器官抵制、对抗寄生虫感染,以及帮助组织伤口恢复。两种主要的生物活性类型为:
免疫刺激,特别是一些植物多糖具有免疫刺激效应。这些多糖通过模拟感染源,能够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例如,蘑菇和一些植物中含有的免疫活性多糖对疫苗具有协同作用。
免疫调节,含有抗氧化和抗炎物质的植物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抗氧化特性:如因球虫感染引起巨噬细胞产生和释放一氧化氮自由基(NO.),若机体自身的抗氧化防卫系统和自由基之间失去平衡,动物则遭受氧化应激。也将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而且免疫细胞受损部位的免疫反应也会受限制。
原发性球虫感染的急性期(感染后的5~7天),对应的是卵囊脱落阶段,这个时期通常是对组织造成严重损伤的时期,据悉,这与该时期严重的氧化应激有关。这种情况下,若摄取一些外源性植物抗氧化剂,则有利于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并阻止自由基损害细胞膜脂质、蛋白质成分以及胞内遗传物质。